加入收藏 | 設(shè)為首頁

您好,歡迎光臨新余市國信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官方網(wǎng)站!

文明創(chuàng)建

聯(lián)系我們

了解更多我們的詳細信息,請致電

0790-6455975


文明創(chuàng)建 您的位置:首頁 > 文明創(chuàng)建 >

老院長的“特別任務”,一干就是43年

來源:未知   作者:管理員   時間:2020-04-01   瀏覽次數(shù):
       劉鋒,撫州市南城縣建昌鎮(zhèn)敬老院原院長、現(xiàn)黨支部書記,一位清瘦的老人。
 
  可他這清瘦的身形里,卻始終洋溢著一腔厚重而又熾熱的情懷——為傳揚烈士事跡當義務宣講員。43年間,每到清明或是八一,他都會為前來祭掃烈士的學生以及部隊官兵義務宣講烈士事跡,至今已有800多場。
 
  “這烈士陵園就交給你了,你就是我的接班人”
 
  1976年1月份,服從組織安排,時年27歲的劉鋒接任建昌鎮(zhèn)敬老院院長。老院長熊加龍在與他辦交接手續(xù)時,額外給他增加了一項特別任務——照顧與敬老院比鄰而居的烈士陵園,并為學生及部隊官兵講解烈士事跡。“這烈士陵園就交給你了,你就是我的接班人。”老院長握緊了劉鋒的手。樸實的劉鋒沒多想,一口答應了下來。
  當時,烈士陵園里主要埋葬著的是解放南城時犧牲的烈士。劉鋒認為,既然自己接了這特別的任務,就有義務將這些烈士在解放南城時,如何英勇戰(zhàn)斗、如何壯烈犧牲等細節(jié)弄清楚,這樣才能生動、真實地講給前來祭掃的學生及部隊官兵聽,激發(fā)他們對烈士的崇敬之情,并更加珍惜眼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。
 
  為此,劉鋒采訪了眾多解放南城那場戰(zhàn)斗的親歷者、目擊者,并到縣檔案館查閱了相關(guān)資料,做了厚厚幾大本的記錄,然后用最質(zhì)樸、最平實的語言串珠成文。在第一次宣講時,劉鋒就得到學生以及部隊官兵的肯定。從此,劉鋒在“敬老院院長”這一官方頭銜外,又多了一個“烈士事跡義務宣講員”這一民間頭銜。
 
  越來越厚重的“宣講稿”
 
  劉鋒的“宣講稿”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,和時光一樣,越來越厚,越來越重。
 
  經(jīng)多方打聽,劉鋒了解到還有些烈士散葬在烈士陵園之外,比如縣城石灰窯那兒,就安葬著抗美援朝時犧牲的烈士堯新財、周煥文。他向民政部門打報告,申請將他們遷葬到烈士陵園里來。民政部門很快就同意了。遷葬之后,劉鋒又多方搜集這兩位烈士的事跡,向他們的戰(zhàn)友打聽,向他們的親人詢問,向縣檔案及史志部門查找,烈士們的感人事跡終于一個字一個字地豐滿起來,一頁紙一頁紙地生動起來。
 
  2007年歲末及2008年年初,我國南方遭遇罕見冰凍襲擊,持續(xù)雨雪冰凍災害天氣使南城電力設(shè)施損毀嚴重。為盡快恢復供電,該縣建昌鎮(zhèn)供電所農(nóng)電工黃快生和同事們每天都忙碌在電力搶修第一線。2008年2月22日10時許,已連續(xù)奮戰(zhàn)了41天的黃快生在搶修麻姑山10千伏線路時,由于正在作業(yè)的電線桿發(fā)生斷裂而倒塌,黃快生隨桿倒地,以身殉職。2月27日,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黃快生同志為革命烈士。3月24日,中央組織部追授黃快生同志為“抗御雨雪冰凍災害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”稱號。從此,劉鋒的“宣講稿”里又加入了黃快生烈士為了萬家燈火而奮戰(zhàn)在抗冰保電一線的感人事跡。
 
  “我剛接手時,烈士陵園里只安葬著六位烈士,后來慢慢地增多,達到十多位。當然,更多的烈士現(xiàn)在只留下一個名字了,還有的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,他們的故事也在我的‘宣講稿’里。”劉鋒這樣介紹說。
 
  從沒缺席過烈士事跡義務宣講
 
  從1976年到現(xiàn)在,43年來,劉鋒從沒缺席過烈士事跡義務宣講。有一年清明,他身體不適,正發(fā)著高燒,可還是掙扎起床,深一腳淺一腳地往烈士陵園趕。妻子心疼他,一把拉住他的衣袖,吼道:“你不要命了?趕緊去看醫(yī)生,宣講烈士事跡,也不差這一場兩場。”劉鋒甩開妻子的手,說:“每年來烈士陵園祭掃的學生都不一樣,今天來的可能從來還沒聽過烈士事跡,明年他們也未必一定會來,錯過了或許就再也聽不到了。”就這樣,直到宣講完烈士事跡后,劉鋒才拖著疲憊的身體,到醫(yī)院打針、吃藥。
  說劉鋒是有心人,還在于他考慮問題非常周到
 
  清明節(jié),有時春熱也灼人;八一節(jié),更是熱浪滾滾。每到這兩個節(jié)日,不管能不能用得上,劉鋒總會提前準備好十滴水、人丹等防暑藥品,以備不時之需。2002年清明節(jié),由于天氣晴朗,參加烈士祭掃的人又多,比較擁擠,一位學生突然出了狀況,昏倒在地。劉鋒一邊掐著他的人中穴,一邊迅速拿出了準備好的十滴水、人丹,讓他服下,并協(xié)助老師將他及時送到縣人民醫(yī)院救治。不多時,這位學生轉(zhuǎn)危為安。老師、家長對劉鋒都非常感激。
 
  “子女會是我的接班人”
 
  后來,烈士陵園遷到了武崗山上;建昌鎮(zhèn)敬老院也因舊城改造遷往了他處。烈士陵園與敬老院不再比鄰而居,而是相隔五六公里??删嚯x遠了,劉鋒絲毫沒有覺得自己可以歇一歇,絲毫沒有覺得肩上的擔子可以卸一卸,因為,他是一位永不離崗的烈士事跡義務宣講員。
 
  “每到清明節(jié)前夕,趁學生和部隊官兵還沒來烈士陵園祭掃,我都會帶著家人先去祭掃烈士,擦一擦高聳的石碑,念叨一下他們的名字,獻上一束鮮花,以寄托哀思。然后,再去祭掃自己的先人。這么多年,這一規(guī)矩從沒變過。”劉鋒自豪地說道。
  時代在變,不變的是責任和情懷。劉鋒說:“我對烈士陵園是有感情的,烈士們?yōu)閲医夥藕徒ㄔO(shè)事業(yè)獻出了自己寶貴而又年輕的生命,我們理應好好地宣講他們的事跡,讓后人永遠銘記他們?,F(xiàn)在,我已是七旬老人,如果有一天走不動了,講不動了,我就讓我子女接這班,他們會是我的接班人。”

關(guān)注國信擔保公眾號